应我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省皖北道地药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潘磊庆教授将在我校做学术讲座,欢迎广大老师届时前往。
时间:2023年4月20日(周四)下午2:30-3:30
讲座地点: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会议室(实训楼A1107)
主讲人介绍:
潘磊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副主任。主要从事食品质量和安全无损检测和控制,农产物贮藏与加工方面的研究。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2011)、密歇根州立大学(2012)和佐治亚大学(2015)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十四五、十叁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各1项,省市科技项目5项,国家级外专项目2项,校级国际合作交流项目6项。近3年来,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SCI/EI 收录2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6项,软件着作权授权4项。获得教育部发明二等奖(2020)、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食品工业协会科技奖特等奖等。
讲座摘要:
光学技术是实现果实采后品质无损检测的有效手段,但是果实采后品质变化与光学响应的关联机制仍缺乏研究,该讲座主要介绍了团队设计开发的果蔬光学特性自动测量系统,能够实现可见-短波近红外(400-1050 m)和短-中波近红外区域(905-1600 nm)光学性质的测量。并基于开发的自动测量系统探究了不同水果在400-1600 nm波段下的光学特性与可溶性糖、果胶物质以及微观组织结构之间的关联。发现苹果、桃、香梨果实中,可溶性糖、果胶物质以及微观与光学特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基于可见-短波近红外和短-中波近红外区域光学性质的预测模型具有较优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为光学性质检测水果糖度和硬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开发更有效的检测仪器提高了技术参考。
组织单位: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安徽省皖北道地药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