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部门:
随着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高质量的数据资产已成为高效管理、科学决策和创新服务的重要基础,是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公共资产。为提高数据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能,发挥数据资产在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安徽省教育数据管理办法》(皖教办〔2016〕1号)、《久久se无码一区二区数据资源管理办法》(院办发〔2021〕4号)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决定启动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并建立我校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运行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工作意义
公共数据平台是我校信息化数据资源的主要载体,对各单位(部门)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或获取的各类信息化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完成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交换、共享及应用,并为全校各单位及师生提供权威数据服务的公共基础平台。
通过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可保障学院、各单位(部门)、师生所需的各类信息化数据均有准确、唯一的来源,使数据能充分共享、安全使用。从学校层面,各级领导可根据权限通过可视化手段实时了解学校各项办学指标情况,进行数据挖掘和决策分析;从业务部门层面,可避免数出多头、数据不准、数据手工采集、数据线下传递等繁琐且不安全的工作模式;从师生层面,可随时进行数据查询并灵活使用,避免数据重复采集、重复填表等问题。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解决用户需要什么数据、数据怎么产生、数据什么格式、数据怎么维护、数据怎么更新、数据怎么共享、数据怎么使用、数据有效期限等关键问题,建立包括组织、制度、标准、流程、安全、技术等内容的数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师生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可用、安全的数据资源。
叁、基本原则
1.数据资产是学校的公共资产。各单位(部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或获取的各类信息化数据,均是学校的公共资产,业务部门应根据各项工作和师生需要,按照《久久se无码一区二区数据资源管理办法》(院办发〔2021〕4号)的要求提供各类信息化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
2.业务部门和师生是数据产生的源头。各单位(部门)是数据产生的最主要源头,学校各项工作所需数据应由各单位(部门)根据部门职责纳入日常管理并通过业务系统提供。对于没有业务系统支撑的数据,业务部门应通过公共数据平台向师生采集。
3.业务部门和师生是数据维护更新的主体。各单位(部门)是业务数据维护和更新的第一主体,应建立数据管理制度以保证维护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时效性。通过公共数据平台向师生采集的数据,其维护更新由师生个人负责,有必要审核的数据由管理数据的业务部门确认审核方式。
4.公共数据平台是全校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各单位(部门)产生的共享数据、师生个人采集的数据,均推送到学院公共数据平台进行管理。各部门、师生履职所需数据,也均从公共数据平台获取。
5.数据安全由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师生分层次负责。因学校公共数据平台产生的数据安全问题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因部门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安全问题由业务部门负责,因师生个人原因产生的数据安全问题由师生个人负责。
四、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全校数据资产普查(2021年7月-2021年8月)
工作内容:以《久久se无码一区二区数据资源管理办法》(院办发〔2021〕4号)确定的十个职能域为基础,界定数据资产范围,确认各职能域及其子类数据的权威来源部门以及数据维护情况、数据存储形式、数据更新机制、数据开放共享等情况。对无法确定数据来源或来源不明确的确认数据主管部门,统一纳入公共数据平台管理采集。
预期成果:明确校内各类数据集内容,明确各类数据权威来源。形成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共享数据一览表》,说明需要管理维护哪些数据,已维护哪些数据,没有的数据如何获取,哪些数据可以共享,共享数据格式、共享数据如何更新、维护;形成《公共数据平台数据使用一览表》,明确各类数据的产生和使用单位。
牵头部门:办公室(网络与信息中心)
协助部门:各单位(部门)
第二阶段:全校范围数据治理(2021年9月-2021年11月)
工作内容:在全校范围开展数据治理,重点对组织机构域、人力资源域、教学管理域、学生管理域、科研管理域、财务资产域、个人信息域的数据进行治理。各单位(部门)根据本单位《信息化共享数据一览表》数据内容完成与公共数据平台的对接,进行数据清洗,检查本部门共享数据质量,确认现有共享数据采集、补充、纠错的方式,建立本部门共享数据的产生、采集、更新制度和流程规范,保证本部门推送到学院公共数据平台的数据完整、准确、规范。
预期成果:各单位(部门)完成本部门共享数据的补充、更新和完善,形成本部门《信息化共享数据运维规范》,与本部门业务系统开发厂商共同配合办公室(网络与信息中心)完成本部门共享数据与学院公共数据平台的对接,实现学院公共数据平台数据完整、准确、可用;建立全校数据管理审核制度以及数据质量管理规则,形成学院《数据质量校验规则》及《数据质量问题检查及完善工作流程》等规范。
牵头部门:各单位(部门)
协助部门:办公室(网络与信息中心)
第叁阶段:建设公共数据平台并形成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2021年12月-长期)
工作内容:完善公共数据平台软硬件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校园门户中“数据宿院”、“个人数据中心”和“个人画像”模块建设,将各类校情数据和师生个人数据、行为数据分权限向各单位、各级领导和师生本人提供统一展示和查询服务;建设“一张表”平台,实现业务部门所需表格和师生填写表格的自动生成;完善机关各部门数据管理制度和规范,保证共享数据能够持续保持完整、准确、及时;建立数据管理监督问责机制,通过公共数据平台定期对各单位的数据质量进行校验和检查,定期向全校通报各业务部门数据质量情况。
预期成果:逐步完善公共数据平台软硬件及配套网络安全设施建设,把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成学校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的平台,正式向全校各单位、全体师生提供数据服务,解决数据线下交换、采集和重复填表问题;各业务部门、师生本人能够通过平台持续维护学院所需各类共享数据,保障学校公共数据资产的完整和准确。
牵头部门:办公室(网络与信息中心)
协助部门:各单位(部门)
五、工作保障
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全校所有部门参与,要进行大量的组织和流程再造,要面对庞杂的管理系统,要触动原有的业务范围,要改变很多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难度大,因此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立必要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持续顺利进行。
办公室&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202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