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se无码一区二区

【回眸发展路 喜迎党代会】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建引领聚合力 踔厉发展谱新篇

信息来源:机电学院 发布日期:2024-01-09 浏览次数: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动党建对学院工作的引领作用,实施“五聚焦五到位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建工作机制,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凝心聚力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聚力育匠才

党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推进“一流党建”成效显着。学院党委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学院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双创”工作,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叁级联动联创的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工作体系。学院党委获批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省级样板支部顺利通过结项验收,省“叁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提交结项验收。学院党委和自动化教研室教师党支部被省委教育工委推荐申报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2020年以来,获批校级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5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4个。12人次获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佳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委连续叁年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五年在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获得“好”等次;学院在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中连续四年获“优秀”等级(连续两年一)。

图1 学院“双创”成果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品牌亮,示范效应好,社会影响大。学院党委引导师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院党委书记杨杰带头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安徽省高校教师捐献第一人。组建了久久se无码一区二区红十字叁献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党旗引领·青春献礼——久久se无码一区二区叁献志愿在行动”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学院1人获评“安徽好人”、1人获评“安徽省最美家庭”、1人获“安徽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人获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2人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4名师生捐献造血干细胞(全校8名)。久久se无码一区二区红十字叁献志愿服务队先后获评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银奖、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省高校联通杯“活力社团”,当选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单位。师生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被光明日报、安徽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安徽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图2志愿服务获奖证书(部分)

二、专业建设成效显着,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一)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校企共建深度融合


学院党委以扎实行动奋力答好“教育强国,高校院(系)党组织何为时代课题”,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对标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及宿州市重点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开设了电子、机械和新能源3个大类,7个专业,依托省级高峰培育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育。通过“十四五”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学科专业,助力叁类专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电子类+机械类+新能源交叉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优势。

图3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

突出专业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校企共建课程、协同育人,先后与南京信盈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亿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儒特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恒泰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发共建课程32门,共建实习(实训)就业基地40余家,进一步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公司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图4校企合作

(二)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升

学院积极构建“学院统筹部署、各党支部扎实推进、学生广泛参与”的实践联合育人共同体。建设了“以初心为主题、以学院发展历程为主线、以院训‘厚德弘毅 精工致远’为核心内容”的面向全院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通过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创造实践教育机会,丰富实践教育内容。

图5工程训练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

依托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2室1平台),组建多个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吸纳了500多名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专利申请、科技论文写作和创新创业实践等科技创新活动。近五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勇于创新和探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200多项,其中国家级础类学科竞赛获奖23项,在互联网+、挑战杯等省级叠类学科竞赛获奖60余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8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外观专利5项,软件着作权4项,孵化注册公司6家。

图6学生学科技能竞赛获奖荣誉墙

叁、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服务地方能力不断提升

(一)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教师队伍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着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外聘院士1人、杰青2人,副高以上59人,占比5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人,占比50%;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76%。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3人,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17人,全国宝钢特等奖学金获得者1人,上海市优秀博士获得者1人,大泽学者计划4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4人,安徽省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人。拥有安徽省科研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教学团队2个。

图7教师教学获奖证书(部分)

(二)扎实开展“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服务地方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利用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公司公司全面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主动融入长叁角一体化,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突出服务职能,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办学水平中提高了社会认可度,实现了互动双赢,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

科研服务社会,工作成效显着。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与合肥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精创工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安徽恒泰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80多项,到账经费1600多万元。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50篇;专利授权共45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软件着作权37项。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与灵璧县人民政府共建机械装备制造(轴承)产业学院暨博士工作站,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

成果转化效能高,激活发展新动能。五年来,学院成果转化20余项,多项成果获省、市政府职能部门采纳,1人参与安徽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服务地方能力增强。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排名第一)、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和第十届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


图8学院教师获奖证书(部分)

展望未来,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努力奋斗,继续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续写学院建设发展新的篇章。

撰稿:机电学院 审核:杨杰 编辑:李栋 新闻编号:240124

地址:久久se无码一区二区1769号(教育园区校区)   安徽省宿州市汴河中路49号(汴河路校区)

邮编:234000    电话(传真):0557-2871003(工作时间);0557-2875008(非工作时间)    招生咨询:0557-2875025

  • 官网微信

  • 官网微博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